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简介
学科定位: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是从历史学和文献学的角度,对中医药学的理论与经验、学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发展规律等内容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既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整理发掘中医药文献信息资源,提炼学术精髓,总结学术规律,弘扬传统医药的信息平台。事实上医史文献学科的研究对象广泛复杂,兼具文、医、理、工等多学科交叉的性质,这在现代科学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具有特殊的发展优势。中医药学及其相关文献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很好地挖掘、整理、继承、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是亟待科学研究的领域,由此也就赋予了医史文献研究以重要的地位。如在中医药古籍的整理与研究方面,除本身的学术意义,还有为临床、实验、开发研究提供预测、评价的意义,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有着提高素质、开阔眼界、训练思维、增长能力、促进社会适应性的意义;在国际交流方面,通过揭示中医药学的内涵与特质,有助于国际社会对中医药学的正确理解与应用。中医医史文献的研究成果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为中医药文献的正确利用以及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发展目标: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是整理和发掘中医药文献信息资源,提炼学术精华,总结学术思想和发展规律,弘扬传统医药,为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医药交流、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及人类的健康服务。本学科学术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现代文献的研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文献研究,探讨中医学术思想及发展源流,阐述历代医家对于理论、方药、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认识与发展沿革,总结其学术理论和临证经验,为提高现代中医药的诊疗水平和临床疗效服务。同时,对中医学术发展规律及流派也要进行探讨和研究,进而提示中医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明确医学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中日医籍文献交流研究。这项研究已进行多年,并且是长期的任务,目前在国内已经具有一定影响,研究前景广阔;地方医学史研究。这项研究已有一定基础,目前重点放在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研究上。下一步重点是吉林省医药发展的研究,突出自己的学科特色;中医文化研究。利用历史学、诠释学的方法,研究中医学形成的文化社会背景、总体发展规律及其学术特征、思维方法,阐明中西医学临床思维的异同,从文化研究回归到医学研究,以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中医药文献和情报信息研究。此项研究的成果,能够很好的为教学、科研和临床服务。
学科研究方向:
本学科多年围绕日本汉方医籍及中日韩医学文献的交流与研究 、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医临床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开展工作,形成了3个稳定的、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定位准确,规范管理。
人才培养:
本学科不断建立、健全学科人才培养制度,完善人才档案,监督机制良好,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学科经费和资源有目的地进行人才培养,尤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前青年教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骨干。本学科梯队建设合理。每年学科成员均可参加相关学术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并不断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尤其与日本中医药学的交流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五年来,本学科有4名成员攻读博士学位,中医医史文献学位授予点稳定,具有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方向明确。
本学科教师坚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研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医古文课程的特点,确定了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教学重点,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1977年开始,就在本科生中引导学生读中医专业书籍,做读书报告并由学生自行组织读书报告会,编辑论文集。该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此外,还积极灵活地运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方法、自主式教学法、PBL教学法、展示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原则要求,设置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使用了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针对当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较弱的现状,结合本学科在文化方向科研所取得的成果,本学科成员多次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专题讲座,并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学语文等选修课,是全国唯一在学校所有专业中开设该选修课的高校。
本学科坚持教材建设,以崔仲平教授为首的全体学科成员自上世纪70年开始编写了医古文教材、《阅读练习》教材,并先后参加了,国家统编教材和教参的编写工作,主审了国家统编函授教材,主编了《新编医古文导读》、《新版医古文导读》。近五年我学科的教师参与国内规划教材、精编教材、研究生规划教材计14余部。
优势与特色:
本学科以3个方向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近4年来,主持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1项,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7项,参加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24项,获得经费39万元,满足了研究需要。获得国家级图书成果奖2项,英国正版365官网教学成果奖1项。近五年来,学科内成员共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国家级论文21篇,核心期刊论文14篇,主编、参编著作3部,编写国家级教材14部。目前,本学科在全国相关学术领域中居于前列。始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坚持在教学中强化医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坚持与国内外相关学术团体的学术交流,至今出版了系列日本汉方医籍的整理与研究著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姓名:崔为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5年4月出生
学位:硕士
职称:教授
毕业学校: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职务:英国正版365官网图书馆馆长,硕士生导师。
电话:0431-86172303
E-mail:cuiweiwei8888@126.com
通信地址: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个人简介:
崔为,女,1965年4月8日出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医古文、中医文献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的本科、研究生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中医文献交流与研究。现为英国正版365官网图书馆馆长,中华医学会医古文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交流与研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的学术成果和经验;先后两次在北京中医中药研究院进修籍整理数字化,2005年作为访问学者东渡日本,在日本茨城大学人文学部从事研究。
近年来,崔为教授主要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共10余项,其中国家级的5项、省(部)级的15项、校(院)级3项,分别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事业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医钞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古代医家陈修园学术思想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满族医药文化发展概要》,国家中医管理局商务印书馆的《中医大字典》,国家科技部的《医药卫生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系统》的合作项目。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晚清至民国时期吉林省中医药状况研究》,吉林省吉林省教育厅《“慕课”背景下医古文精品课程单元化与聚合化的处理与探索研究》,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在研》,吉林省教育厅《中医药院校学生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教育厅的《留学生教育素质综合体系评估》,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长白山道地药材的文化研究》,吉林省教育厅的《中医韵文歌括的研究》,国家教育部的《中日韩中医教育的比较研究》,吉林社会科学院的《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长春中医学院的教学科研项目《〈中医运气学〉教材编写及其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研究》,英国正版365官网的《〈中医文献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等。
崔为教授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致力于教学研究与改革,近年来主要主编和参编教材与著作20余部,分别是:主编了《黄帝内经素问译注》、《长白山人参文化揽萃》、《中医歌括选读》、《陈修园全集注释》、《老老恒言白话解》,点校了《医钞类编》、《枳园丛考》、《本草经考注》、《灵枢讲义》、《金匮玉函经私讲》、《素问释义》、《金匮玉函经》、参编了《中华文明实录》、《中医大辞典》。主编和副主编了如下教材:医古文(国家精编) 、中医药文化基础(规划) 、古代汉语(统编研究生) 、中医古籍阅读学、新编医古文导读(自编) 、标准医古文(创新) 等
近年来崔为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50余篇,分别是:《晚清民国时期吉林省中医的特点》(英国正版365官网学报2015.12)、《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亚太传统医药2015.04)、《<脉药联珠药性食物考>学术探微》(时珍国医国药2015.04)、《韵文歌括与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2)、《翁藻与<医钞类编>》(英国正版365官网学报2013.08)、《一部中外医药文化融合的交响曲??浅述孙思邈《千金方》的文化融合》(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07中国会议)、《逸韵余霞,斯人独秀??陈独秀<连语类编>及其他》(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08中国会议)、 《陈修园其人其事索隐》(北京中医药2009.10)、《中医师承教育面面观》(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09)等等。
作为医古文课程带头人,崔为教授一直致力于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分析、总结、调整,使医古文课程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过程日趋规范化,延续并丰富了作为省优课程的精品价值,成为医古文课程的领军人。
教学情况:
近5年来,主要讲授了医古文、中医文献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等课程,年均3百余学时。
学术水平:
一、科学研究课题
1.公共卫生事业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医钞类编》整理研究
2.晚清至民国时期吉林省中医药状况研究
3.古代医家陈修园学术思想研究
4.满族医药文化发展概要
5.《中医大字典》的编写及研究
6.医药卫生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系统
7.长白山人参文化研究
8.中医歌括韵文研究
9.中医师承制立法研究
10.吉林省道地药材文化系列研究?长白山人参文化研究
11.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文化学研究
12.本草类文献中的食疗理论在治未病中的研究与应用
13.孤本《家藏心典》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14.陈修园学术思想研究
15.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
16.吉林省朝医药古籍的梳理与研究
二、教学研究课题
1.“慕课”背景下医古文精品课程单元化与聚合化的处理与探索研究
2.《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在研
3.中医药院校学生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4.留学生教育质量综合体系评估
5.《中医运气学》教材编写及其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研究
6.《中医文献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三、科研论文
1.晚清民国时期吉林省中医的特点 英国正版365官网学报 2015-12
2.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 亚太传统医药 2015-04
3.《脉药联珠药性食物考》学术探微 时珍国医国药 2015-04
4.韵文歌括与中医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2
5.翁藻与《医钞类编》 英国正版365官网学报 2013-08
6.一部中外医药文化融合的交响曲??浅述孙思邈《千金方》的文化融合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07
7.浅谈韵文歌括与中医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07
8.浅谈《医钞类编》医学价值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04
9.逸韵余霞,斯人独秀??陈独秀《连语类编》及其他 崔为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1-08-05 中国会议
10. 陈修园其人其事索隐 崔为 北京中医药 2009-10-25
11. 中医师承教育面面观 崔为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09-28
四、学术研究著作
1.《医钞类编》点校
2.《老老恒言白话解》
3.《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4.《枳园丛考》
5.《本草经考注》
6.《中华文明实录》医学编
7.《灵枢讲义》
8.《金匮玉函经私讲》
9.《素问释义》
10.《中医运气学》
11.《医学三字经》
12.《中医歌括》
13.《陈修园全集注释》
14.《金匮要略集注》
15.《长白山人参文化揽萃》
五、主编教材
1.医古文(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8月 副主编
2.大学语文(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7月 副主编
3.医古文(国家精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8月 编委
4.中医药文化基础(规划)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年11月 编委
5.古代汉语(统编研究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3月 编委
6.中医古籍阅读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10月 编委
7.新编医古文导读(自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9年5月 主编
8.标准医古文(创新) 中国外研出版社 2009年5月 编委
六、获奖成果
1《中医运气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9年3月 5
2《长白山人参文化揽萃》中华医学会建国六十年全国中医科普著作二等奖2009年9月
3《满族医药文化概要》 中华医学会建国六十年全国中医科普著作三等奖 2009年9月